深圳吸引4万海归 高层次专业人才力争5年翻番

深圳“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建设规模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创新人才高地”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深圳目前的人才状况如何?未来五年为构筑人才高地,将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请他详细解析了我市“人才十二五规划”。

  4万“海归”服务深圳发展

  深圳特区报:深圳近年来在引进人才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请您介绍一下深圳市目前的人才队伍状况:有什么样的特点,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王敏:市委市政府向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凭借改革先行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和区位优势,深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来到这里创新创业,造就了“孔雀东南飞”的时代景象。

  “十一五”期间,深圳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为35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03万人,技能人才222万人。在高层次人才队伍中,两院院士(含双聘14人)21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22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4万人,持外国专家证外籍人才15万人次;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4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5个;在站博士后285人,累计招收博士后856人;高级技能人才35万人。截至2011年3月底,深圳市已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847人,其中,214人经认定后户籍迁入深圳市。

  但是深圳市人才队伍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结构和布局仍不尽合理。打个比方说,深圳市222万技能人才中,只有35万高技能人才,比例还不到16%。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偏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紧缺,人才国际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如何在高生活成本下吸引人才,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后续保障体系还有待健全,政府、社会、市场有效互动的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等等,是我们下一步人才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好人才“磁石”

  深圳特区报:在您的理解中,创新人才高地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现在各大城市都在抢人才,深圳的这个人才高地有什么样的优势和特点?

  王敏:深圳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就需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队伍来支撑。构筑创新人才高地,说白了就是构筑吸引创新人才的载体,具备吸引创新人才的比较优势。

  深圳30年来吸引人才的规模是全国之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类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发展迅猛,成为人才引进的极佳载体。深圳要因势利导,保持城市创新创业的活力,像磁石一样把人才从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吸引过来。

  高层次专业人才力争5年翻番
  
  深圳特区报:未来五年要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将主要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

  王敏:“十二五”期间,深圳市将按照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要求,通过实施重大人才战略、重点人才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实施,来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深圳市年初推出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5月份开始就接受报名了。我们希望在未来5年,重点引进并支持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业创新,并且吸引带动10000名以上各类海外人才来深工作,突出推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同时我们要打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交流平台,建立海外引智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创新人才“千人计划”。

  自从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847人,为推动深圳市自主创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希望这个数字在未来五年也能翻番。

  深圳高校少,科研机构也少,博士后基地就能较好弥补这个缺陷。目前深圳市博士后基地发展较快,已有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7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2家,全市在站博士后285人。我们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新增博士后设站单位80家,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数量达到600人。

  深圳市目前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我们将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比例,新增技能人才80万人,其中技师3万人,高技能人才20万人,技能鉴定90万人次。这就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培训任务。(庄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