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不独立 维权是空谈

北京拟实现基层工会主席工资由上级工会负担,通过专项资金负担基层工会主席的工资待遇,从薪酬体系方面“切断”和企业的联系,不再端企业的“饭碗”。此外,北京市总工会还将酝酿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外派。(8月30日新京报)

  衡量工会主席称职与否,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敢于替工人说话,为工人维权。让工会主席的腰杆硬起来,有两个前提,一是工会主席姓“工”,二是工会主席的 “经济命脉”与企业脱离,不捧企业饭碗,实现身份独立。这两条是许多事实反反复复佐证了的,换言之也是许多教训的沉淀结晶。

  计划经济时代是“单位制”,个人生老病死全部通过单位来完成诉求和表达,无须借助工会。现在“单位制”已经衰败瓦解了,工会的作用由此凸显。然而以现实的情况而论,工会仍“有辱使命”。如今在不少企业,尽管组建了工会,但工会主席不是由企业主的亲友担任,就是干脆由企业主直接兼任。屁股决定脑袋,既然工会主席与企业主不过是“两块牌子、一个脑子”,指望它挺身而出为职工维权,不只是缘木求鱼。另外,即使工会主席是员工所选,但只要还端着企业的“饭碗”,还是受雇于资方,领老板的钱,那么“吃人家的嘴软”,又怎么会理直气壮与企业“谈判”?

  北京正在酝酿的动作,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实现工会的独立性。如果没有独立性,工会就必然成为附庸,只能仰承企业主的鼻息。在这种背景下,再多的维权措施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在这个问题上,可谓教训多多。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工资集体协商。工资集体协商不是新鲜事,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就提出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00年劳动保障部还部署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具体办法,但十几年的实践表明,工资集体协商与初衷相去甚远──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矛盾频发高发,就是协商机制没有发挥作用的结果。工资集体协商之所有有名无实,根本的原因就是工会没有独立性。从这个角度看,北京打造强势工会,既是釜底抽薪,又是正本清源,值得更多地方借鉴。(作者: 奚旭初)